瞬间打开了我需要的所有保险柜。这份机密报告的内容像淬毒的冰锥,扎得我指尖发麻。
报告赤裸裸地将“星源科技”定位为“廉价猎物”,
核心策略赫然是“利用创始人(王启年)天真与技术人员的固执弱点,散布悲观预期,
制造恐慌性离职潮,配合次级债权人施加短期债务压力,逼迫其以地板价接受‘拯救’”。
团队对股份稀释的恐慌阈值、以及通过短期高息贷款制造“现金流断裂假象”的精准时间表。
这根本不是普通的商业收购,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“绞杀”。冷汗瞬间浸透了我的后背。
赵志明的阴险狠辣远超我想象。我的团队在客厅临时搭起的“作战室”里,
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情报,一片死寂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,有震惊,有愤怒,
更有一种被巨鳄盯上的寒意。
“程总……这仗……”项目主理人张林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,“还能打吗?
”我抬起头,
年轻、紧张但此刻又燃烧着不服输的脸——小杨、张林、技术分析的李睿、法务支持的苏晴。
这不是悦达,这是“远林”,由我带出来的人,他们此刻的命运同样悬于一线。
“他以为我们是吓大的鸟,飞到他布好网的树下就只能束手就擒。”我的声音不高,
却异常清晰,带着一种冰冷的、破釜沉舟的笃定,“那就让他看看,被逼到墙角的兔子,
牙齿有多锋利。我们要做的,不是证明‘星源’值多少钱,
而是证明赵志明用来绞杀它的‘网’,本身就是非法和欺诈!
我们要撕碎他那套‘悲观预期’,让所有人看清,他才是制造恐慌的毒蛇!
常规的商业尽调模型或财务优化方案(那些已经被“恶意邮件”和赵志明的资金实力碾压),
而是反诉陷阱:“火种计划”:立即启动与星源核心研发团队的紧急秘密接触,
目标不是挽留(我们毫无实力对抗资本),
取核心技术人员对赵志明“恶意报告”中污蔑他们“不切实际”、“抗拒变革”的证词录音。
利用他们的愤怒和技术人员的耿直。
...